
国版博物馆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种子基因库,是保存和展示国版资料的重要场所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国家出版图书馆正式启用,目前馆藏经典实体图书超过3400万册。中国国家图书馆《1卷,共3篇》。分别是中央图书馆文翰堂、西安分馆文济堂、杭州分馆文润堂、广州分馆文勤堂。我跟随记者来到了国家图书馆主楼。
央视记者赵雨桐:文化的种子“藏于名山,传于子孙”。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燕山脚下,馆内藏品超过3000万件,分为甲骨文、古籍、地方志等10大类藏品、家谱和革命文献,记载着中华文明的辉煌。这里的很多藏品都是独一无二的,比如宋录版的《塘湖诗集》、宋录版的《西楼苏铁》。
在古籍修复室,工作人员对100年前的家谱进行修复,从选纸到胶水比例,“还原如初”,为破损的古籍注入新的生命。
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、馆长刘成勇:“10日,南风很弱。途经平家山、钓鱼岛。 11日下午,我们能够看到属于琉球的龟尾山。”也就是说,当时的明朝官员被称为陈贯使,当地的琉球人到达龟尾山后才认为他是琉球领土。这(“琉球使团”)清楚地表明了钓鱼岛和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领土。这比日本声称发现钓鱼岛早了350年。
这座神秘的建筑就是兰台洞图书馆,它是由一座天然山体开挖改造而成。特别用于存放珍贵、经典的文献。
中国国家出版博物馆党委书记、馆长刘成勇:这是文渊阁、文宿阁、文锦阁、文澜阁四本全书的一些原件和复印件。全四书每卷大约包含 6,144 封信件和 36,000 卷。
它不仅是传承中华文化遗产的文化堡垒,也是守护民族记忆的文化殿堂。
央视记者赵雨桐:这次展览展示了从1953年至今出版的多个版本的《新华字典》。可以说,它是一本监测科技发展的小词典。大概吧。
根深叶茂。泉水深,流长。中华文化渗透着我们的心灵,滋养着我们的灵魂,始终为中华民族提供向上的动力。